首页
信息之窗
政策要闻
专题专栏
关于我们
跨越古今的绝技盛宴
分类:职业技能大赛 来源:中国组织人事报
2023-09-21 08:31

让千年文物重焕光彩的敦煌壁画修复技艺;科技感十足的无人机集群编队;在2毫米直径铅笔芯里打直径0.2毫米小孔的铅笔芯钻微孔技艺;把一簇绿叶制成口感上佳的唐代蒸青茶饼……

9月19日,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“最受欢迎的十大绝技”评选活动结果揭晓,敦煌壁画修复、无人机集群编队等十个项目脱颖而出。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的碰撞、交锋,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场令人惊叹的技能盛宴。

800架无人机组成巨龙腾空而起,蜿蜒盘旋于天津地标天塔周围,呈现“飞龙绕塔”景观。9月16日晚,一场科技与文化完美融合的无人机表演惊艳亮相,成为大赛期间的一大看点,并迅速走红网络。凭借高超的技术,无人机集群编队入选十大绝技。

在空中达到厘米级的定位水平、精心制作的灯效及3D立体建模融为一体、从硬件到软件均实现自主可控……绚烂惊艳的无人机群表演背后是“硬核”科技的支撑。

“要实现绕塔飞行这种高难度的表演,需要运用到集群控制算法、高精度定位等技术,还要克服塔身对于无人机信号的遮挡,优化现场组网方案。”展演现场,宣讲团队成员王子峰自豪地向观众介绍。

既有科技感十足的现代技术,又有历史悠久的非遗文化,技能展演让观众跨越古今、一饱眼福。

双人配合,动作协调一致,将纸浆从水中捞出成形,每张纸的误差控制在1克以内。展演台上,捞纸大师周东红和搭档密切配合,捞出一张张纸面匀称、洁白如玉的宣纸。

一张宣纸,要经过大大小小的108道工序,历经3年方可制成。捞纸是宣纸生产过程的重中之重,也是迄今难以被机器替代的工序之一。这也是一项被时间验证的绝技,制作出的宣纸不蛀不腐不脆,可经久流传上千年。

“我这双手好比一杆秤,掌握着一张纸的厚薄和均匀,很高兴能把我的技艺展示给观众,让大家了解宣纸捞纸这项技艺。”周东红说。从事捞纸以来,他的双手常年泡在水里,一遍又一遍重复同样的工序。即便是到了冬天,水温很低,他依然捞纸不辍。30余年,周东红牢牢守护着这项绝技。

“非常震撼,肃然起敬!”技艺的传承与坚守,感动了现场许多观众。

除尘、注射黏合剂、回帖、喷湿、加固、滚压……敦煌壁画修复技艺展演人李波凝神屏息,小心翼翼地完成6道工序。一块起甲的壁画模板被修复完好,平整如新,恢复了原来的面貌。

为了展演,他特制了一块还原度很高的模板以便于展示。然而,真实的修复场景要比这复杂得多。敦煌壁画是闪闪发光的文化瑰宝,但“年老多病”,表面翘起、酥化,甚至开门声大一点都会掉落。壁画修复需要高超的技艺,必须全神贯注,十分消耗精力,还需要修复者拥有深厚的艺术造诣、文化修养以及化工知识等。

“不仅要针对壁画的起甲、酸碱、粉化、空鼓等病害做分门别类的处理,还要本着最小干预的理念,尽量不去干预壁画本体。”敦煌研究院职工李波从事壁画彩塑保护工作30余年,从修复工具、修复材料到修复工艺,摸索出一套完整且有效的保护修复工艺,让一幅幅流传千年的珍贵壁画起死回生。

“太棒了!”“真厉害!”每一个项目展台前都围满观众,人群中不断传来一声声感叹。从媒体上得知消息后,天津市民韩凤兰特意坐一个多小时地铁赶来。在绝技展演现场,她流连忘返,直呼精彩:“以前从来没这么近距离地接触过这么多绝技绝活,简直大开眼界!”

精益求精、一丝不苟、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感染着现场的观众,劳动光荣、技能宝贵、创造伟大的风尚更加深入人心。参加展演的技能大师纷纷表示,要执着坚守、砥砺传承,鼓舞带动更多青年崇尚技能、钻研技艺,让中华绝技薪火相传。